土工格室的施工与安装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,以确保三维约束效果和工程稳定性。核心流程及要点如下:
一、施工流程
场地准备
清除地表植被、碎石等杂物,整平压实(平整度≤15mm)。
边坡坡面需修整至设计坡度,消除浮石与危石。
设置排水系统:坡顶设阻水沟,坡脚设排水沟(间距≤4m),并与主排水系统连通。
格室铺设
方向控制:按主受力方向铺设,格室片材垂直于坡面或路基(横铺),禁止竖放导致锚固力集中在焊接薄弱点。
拉伸与定位:从顶端展开格室组件,人工拉紧保持紧绷状态,横向全幅覆盖路基并与锚固区重叠(填方段锚固≤10米,挖方段≤5米)。
锚固固定
顶部锚固:每个单元格顶部钉入钩形铆桩,长度≥格室高度2倍+30cm,填方区锚钉深度≥60cm。
边缘加强:格室边缘采用填土压重或加密锚钉(间距0.5–1.5m),防止填土后移位。
坡脚处理:底端格室埋入坡脚沟槽(宽20cm×深30cm),J型锚钎临时固定。
填充作业
优先选用砂土或碎石(粒径≤6cm),分层回填厚度20–30cm。
填充顺序:由上至下逐格填充,避免高度差>1米,人工拍实确保密实度。
压实要求
采用“先两侧后中间”碾压原则,机械接地压力需适配地基条件。
每层压实后检测密实度,确保达到设计要求。
植被种植(护坡工程)
填充植生土后播种草籽或铺设草皮,覆盖无纺布保湿。
养护至植被成活率达95%以上。
二、关键控制点
铺设方向 片材必须垂直于路基/坡面(横铺) 竖放导致焊点撕裂、结构坍塌
锚固深度 铆桩入土深度≥格室高度2倍+30cm,坡顶沟槽锚固+地锚增强 格室移位或整体滑移
填充密实度 分层压实厚度≤30cm,密实度≥95% 侧向约束失效,承载力下降
环境适应性 施工温度>5℃,避免雨雪天气;高温环境需防材料热变形 材料脆化或焊接松动
三、避坑指南
焊接点检查:铺设前检测焊点剥离强度(≥100N/cm),破损格室立即更换。
防紫外线老化:未填充格室暴露时间≤48小时。
填挖交界处理:横向交界处基底+路床双层铺设,纵向交界锚入挖方段≤5米。
排水保护:坡面格室需与排水沟无缝衔接,避免积水冲刷。
注:施工后复检锚固张紧度与填充密实度,薄弱区域需补锚或返工。正确安装的土工格室可提升软基承载力3–5倍,减少沉降30%–50%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