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对软土地基上防渗膜施工的特殊处理要求,需优先加固地基再实施防渗工程,具体方法如下:
一、软土地基预处理
换填垫层法
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(埋深≤3m),挖除软土后回填砂、碎石等透水性材料,厚度0.5-1.5m;
提高承载力至设计要求(通常≥80kPa),压实系数≥0.95,并形成≥2%排水坡度。
优势:成本低、施工快,可同步处理不均匀沉降问题。
排水固结法
真空预压:铺设水平排水砂垫层(厚≥30cm),插设塑料排水板(间距0.8-1.5m),覆盖密封膜后抽真空至80kPa以上,持续预压1-3个月;
堆载预压:分级堆载土石(荷载≤地基极限承载力80%),配合排水系统加速固结。
适用场景:深厚淤泥质土层(>5m),处理后含水率降至40%以下。
复合地基法
采用水泥搅拌桩或CFG桩,桩径0.5-1.0m,桩距1.5-2.5倍桩径,形成“桩-土”共同承载体;
桩顶铺设≥20cm砂砾褥垫层,协调变形并保护防渗膜。
二、防渗膜专项施工控制
基底加强处理
软基处理后表面铺设针刺土工布(≥400g/㎡)或10cm厚中粗砂隔离层,防止膜材被残留硬物刺破;
基底平整度要求:每10m²内高差≤3cm,阴阳角圆弧半径≥30cm。
防渗膜铺设优化
搭接宽度增至15cm(常规为10cm),T型接头采用双层补丁(尺寸≥30cm×30cm)加强;
预留沉降余量:软土地基松弛度调至3%-5%(常规1.5%)。
焊接与监测强化
焊接前进行地基稳定性验证(沉降速率≤2mm/天);
焊缝100%气压检测(压力0.2MPa保压5分钟)并辅以电火花扫描。
三、关键节点处理
管道穿膜 法兰盘密封+直径1m加强层,液态胶填充缝隙
边坡锚固 锚固沟深≥1m,宽0.8m,回填混凝土压顶(嵌入基层20cm)
保护层 覆盖30cm细粒土(粒径<20mm)+600g/㎡土工布缓冲层
注:软土地基上覆土需分层碾压(每层≤25cm),填筑速率与沉降监测联动。
四、验收标准
地基承载力检测:静载试验符合设计值;
防渗系统验收:蓄水试验水位降<3‰/48h,电火花检测零渗漏。
通过综合处理可确保软基上防渗系统长期稳定运行。
|